(總臺央視記者 張賽 李明)
緊急辟謠!網傳山東省取消免費核酸檢測是假消息!
青島新聞網提醒您勿信謠言
青島新聞網提醒您勿信謠言
民以食為天,食以安為先…[詳細]
非理性地搶購、囤積特定藥品是缺乏科學依據的…[詳細]
最高人民法院今天(24日)發布六類養老詐騙犯罪典型案例,揭露養老詐騙“套路”手段及其危害,幫助老年人提高法治意識和識騙防騙能力。
案例一,被告人以提供“養老服務”為名,利用老年人尋求養老保障的心理,承諾高息回報、享受床位優先居住權、入住打折等,誘騙老年人大額預存消費投資,實施非法集資。
案例二,被告人以投資“養老項目”為名,承諾高額福利消費卡、貨幣分紅等為幌子,引誘老年人投資“養老公寓”項目,致使老年人錢財遭受損失。
案例三,被告人以銷售“養老產品”為名,利用虛假宣傳獲取老年人信任,鼓吹投資收藏品能夠獲得高額利潤,騙取老年人高價購買廉價批發的收藏品,收藏“藝術品”變成高價購買贗品。
案例四,被告人以宣稱“以房養老”為名,誘騙老年人抵押房屋獲得資金,再購買所謂高收益的理財產品,行非法集資之實。
案例五,被告人以代辦“養老保險”為名,謊稱認識社保局等部門工作人員,可以代辦“提前退休”“養老保險”等,騙取老年人的保險費、材料費、好處費等。
案例六,被告人以開展“養老幫扶”為名,以義務診療、免費醫療咨詢等獲得老年人信任后,夸大病情、虛構保健品為“特效”藥品,誘騙老年人高價購買保健品。
法院提示,廣大老年群體選擇“養老服務”時,要選擇具有正規資質的養老企業、養老機構。投資“養老項目”和購買“養老產品”時要多思多慮,多與子女商量,不要輕信所謂“高額返利”“高價回購”等宣傳,自覺抵制高利誘惑。辦理“養老保險”時,要通過政府網站、居委會、村委會等有關部門詳細了解國家和地方政策,依法依規辦理,不要輕信所謂“有關系”“找后門”可以低價辦理等??床【歪t時要到醫院,不要被所謂免費講座、免費診療等蒙蔽,更不要聽信“神醫”“神藥”“包治百病”等。
(總臺央視記者 張賽 李明)
看似客觀實則夸大型:用數據包裝過的謠言看似客觀、準確,以達到夸大和“吸睛”效果。然而,這些數據卻并沒有權威出處。
細節具體無法考證型:一條消息,如果細節越多越具體,往往讓人覺得越真實。值得一提的是,這些消息中提及的細節,都無法考證。
后果嚴重駭人聽聞型:謠言跑得快,必然跟它的影響力有關。對社會穩定、人身安全影響越大的消息,往往包含更多駭人聽聞的元素,也會傳得越快。
掃碼關注青島市辟謠網上平臺 青島市辟謠網上平臺小程序